教学教研课题研究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以彭阳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29 14:51 栏目:课题研究 发布单位:彭阳县第五小学 点击量:871 【公开】

i附件2

 

 

固原市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立项申报书

 

 

 

课题名称: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以彭阳县为例

课题类别:           数字化教学研究类               

主持人姓名:            郑   贵                    

单位全称:             彭阳县第五小学              

市、县(区):          固原市彭阳县              

填表日期:             2024年4月9日             

 

固原市教育体育局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宁夏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管理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宁夏教育厅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填写内容统一字体为:楷体,小四号。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左侧装订,封面不得使用塑料封皮,上报时一式三份装在牛皮档案袋内。档案袋封面粘贴前页信息。

2.封面填写不得有空白。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26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根据《固原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方向参考指南》填写以下其中一项: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类、数字化教学研究类、思维型教学类、立德树人类、教育评价改革类、五育融合类、家校共育类、高考改革类;

3.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对其申报资格和研究条件进行认真审核,签署书面意见并盖章。填写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述清楚,简明扼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不得更改表格内容和格式。

4.电子版命名格式为:县(区)+主持人姓名+课题名称。

5.所有上交材料不退,请自行备份。

 

 


课题名称

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以彭阳县为例

课题类别

数字化教学研究类

学科

英语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郑贵

性别

年龄

46

行政职务

副校长

职称

一级教师

参加工作   时间

1998.8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

工作单位

彭阳县第五小学

联系电话

13895447556

通讯地址

彭阳县茹河大街以西、朝那桥以东

邮箱

vipzhenggui@163.com

邮编

756599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10人)

姓名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课题研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

李盛

一级教师

彭阳县第五小学

课堂教学

撰写课题申报书

研究实施

许鹏升

一级教师

彭阳县第五小学

课堂教学

设计调查问卷

撰写论文

赵霞

一级教师

彭阳县第三小学

课堂教学

资料收集整理

撰写结题报告

马彦花

一级教师

彭阳县第五小学

课堂教学

资料收集整理

实践研究

杨改霞

二级教师

彭阳县第五小学

课堂教学

撰写结题报告

刘富刚

二级教师

彭阳县第五小学

课堂教学

研究实施

收集装订资料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500字以内)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强调了AI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推动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自2018年宁夏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全区学校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达到100%覆盖率,实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个性化教学和教学质量;应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研究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技术创新,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应加强对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因此,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意义课题研究彭阳县为例,旨在探讨AI技术在当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效果,以及其对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200字以内)

1.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效率、个性化学习和学习体验的影响如何?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人工智能教育,以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创新能力?

3.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资源更均衡分配,提高教育公平性?

三、研究目标(限300字以内)

1.分析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提升教学效率、促进个性化学习、增强学习体验所起到的作用。

2.探讨并提出实用方法,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中,以促进学生AI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3.研究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探讨如何借助AI技术促进教育资源更均衡地分配,以提高教育公平性。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自2018年宁夏成为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全区学校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已达到100%覆盖率,实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为A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策层面,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强调了人工智能(AI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这表明国家对于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研究层面,国内学者已经把人工智能(AI在教育中的应用、个性化学习、教学效率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一些研究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高教学效果;另一些研究则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

2.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已经在教育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国外的一些研究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此外,国外研究者还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如何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提供准确的学生学习成果反馈。

总的来说,国内外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将AI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创新能力,如何利用AI技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研究和实践探索。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限500字以内)

1.人工智能(AI)在教育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指的是利用AI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习体验和效率,以及支持教育管理和决策制定。这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智能辅导、自动评估、学习数据分析等。

2.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知识水平、兴趣偏好等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学习工具,以促进每位学生更有效学习。

3.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与所投入的教学资源之间的比例。AI技术通过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4.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态度和主观感受。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提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所有学生无论其社会经济背景、地理位置或个人特点如何,都能够获得相同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以及实现个人潜能发展的教育理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旨在优化资源分配,减少教育不平等,促进教育公平。

六、研究方法(限500字以内)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案例分析法:以彭阳县为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以及其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影响。

3.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反馈,分析人工智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4.对比研究法:内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适合我县县情的发展路径。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和教训,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2个月):进行文献综述,了解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成立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组织课题组成员查找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形成课题研究申报书;综合分析确定研究思路。

  2.    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入学习《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政策文件和规划指南,同时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与培训,增强课题组全体成员关于本课题研究的专业知识储备。

3.撰写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3—22个月):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1.    设置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反馈,分析人工智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从而掌握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    开展实践研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以及其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影响。

  3.    对比省内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炼出适合我县县情的发展路径。

  4.    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策略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第23—24个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

1.分析整理装订有关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发表研究论文。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成果总结

3.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限500字以内)

1.形成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报告,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提出实用方法,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人工智能(AI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政策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九、主要参考文献

1.《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7月20日中国国务院发布。

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

3.《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11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4.《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7年)》,2023年10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

5.陈丽,李芒,李志民.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J]. 中国远程教育,2018(4):4-11.

6.杨现民,李冀红. 人工智能+教育:融合路径与模式创新[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8):22-28。

7.王晓晨,陈明选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20(2):27-33

8.李明,王静.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8)

9.张婷,李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案例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8)
10.张丽,王晓晨.人工智能在教育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6)

11.张婷,李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2)。

12.李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6)。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电话:

(公章):

     

县(区)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电话:

(公章):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彭阳县朝那路东侧     联系邮箱:pyxdwx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