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中心小学备课模板
课题 | 1、观潮 | 课时 | 第一课时 | 课型 | 新授 | ||
教学 目标
|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 ||||||
学情 分析 | 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 ||||||
教学重点 | 了解课文的内容。 | ||||||
教学难点 | 理清课文的脉络。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教 学 过 程 | 二次修注 | ||||||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 zhào) 薄雾(bó)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横卧”是什么意思? (3)“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2.老师总结:这一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布置作业 1.重点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 2.收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
板书 设计 | 观潮 潮来前 平静 昂首东望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