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圆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分三段:(1)例1、例2和例3教学圆的认识;(2)例4、例5教学圆的周长,例6教学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例7例8例9教学圆的面积;例10教学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以画圆为主线,逐步认识圆。
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
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第一种思路,
有利于学生对圆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是侧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能;第二种思路则让学生通过画圆,形成对圆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教材在这单元最后,安排了“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加深对圆的认识的同时,体会创造美的愉悦。
2.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材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周长公式。例4借助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通过看图比较,体会周长是由直径决定的。这使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过程中,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例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记录数据,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教材同样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例7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是圆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教材呈现了边长为不同长度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借助正方形的方格估计圆的面积,计算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例8着重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在练习十六中安排了现实多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还原过程的体会。
3.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以圆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教材安排了有关圆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例10计算环形的面积,提示了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计算。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5、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天表、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
用操作支撑对圆的认识和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探索。
五、教学难点 :
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教学具准备及开发利用的资源:
课前准备有: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线绳。
七、课时安排:
1、圆的认识 2课时
2、圆的周长 2课时
3、圆的面积 2课时
4、整理与练习 2课时
5、画出美丽的图案 1课时
合计: 9课时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